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医生文化对医院行为医学学科建设的影响(3)

时间:2015-01-06 11:36 点击:
另外医生的职业文化使其对专业发展十分重视。如果其专业发展不能得到保障,很难保证他们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比如在某医院实施平衡记分卡的实践中发现,由于某科室医生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导致人员流动性大,影响

  另外医生的职业文化使其对专业发展十分重视。如果其专业发展不能得到保障,很难保证他们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比如在某医院实施平衡记分卡的实践中发现,由于某科室医生专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导致人员流动性大,影响了该科业务水平的提高。而实施记分卡后,明确了学科的发展目标,解决了该科医生的专业发展方向的后顾之忧,促进了该专业业务的快速发展,人员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其医疗质量、效率及患者满意度都得到较大改善[21]。

  本研究中,行为医学科的最终成立也反映了医生对专业发展的重视。比如,开始时尽管对行为医学并不了解,当听到行为医学能扩大其当前学科专业发展的好处,使其不仅在业务上还是在学术上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时,大部分科主任们还是对行为医学这一新概念表现了浓厚的兴趣,并接受了发展行为医学业务的建议,最终开始行为医学的临床实践。让医生明白行为医学对医生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是在综合性医院建设行为医学科的重要基础。

  医生在专业发展上的需要是新学科在医院发展的基础与动力。也就是说,如果新的学科能够促进医生实现专业价值,那么这个新的学科就可能会被医生所接受。医院要实现业务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医生的态度、信念和行为。并且这点很难被测量、翻译及与其他组织来比较。塑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医生文化,是医院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石。如果医院能在新学科的规划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医生对专业发展的需求,那么,学科建设将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4 结论

  在行为医学学科建设实践的主体是医院的医生,必须设法获得医生的理解、支持与参与。医生文化对行为医学学科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实施学科规划过程中医生态度及行为的改变,是本研究中行为医学学科建设顺利起步的重要原因,没有医生的参与和支持,学科建设无法在医院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白波,吉峰,杨志寅. 中国行为医学研究与发展战略之思考[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2-5.

  [2] 杨志寅,苏中华,吉峰. 行为改变技术的作用机制[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4):289-291.

  [3] 杨志寅,苏中华,孔令斌,等. 对行为医学的再认识[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5):385-388.

  [4] 杨志寅. 20 年历程开辟行为医学发展之路[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0,25(1):3-4.

  [5] 杨志寅,苏中华,王克勤. 行为医学的新认识和发展趋势[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9):769-772.

  [6] 杨菊贤,杨志寅,张作记. 行为医学学科发展与展望[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8): 673-674.

  [7] 杨菊贤,杨志寅. 行为医学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18(12): 1057.

  [8] 甘露,王志玲,黄庆军. 我国行为医学研究进展[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6,4(1): 35-37.

  [9] 王丹,程侍苗,杨骅,等. 大型综合性医院学科建设战略思考[J].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6,13(1): 15-16.

  [10] 于德华,李建刚,杨震,等. 临床医学学科建设策略与方法[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9): 661-663.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